潘德明的故事是真的嗎(餐館老板潘德明徒步走遍全球)
更新日期:2023-10-19 17:15:21
來源:轉載
潘德明憑借自己的雙腳和毅力,徒步環游全球。歷時七年光陰,受多國元首接見,其中包括希特勒、胡文虎、羅斯福等名人,可謂國人之幸。那么,屬于潘德明的故事到底是怎樣的?
餐館老板潘德明:徒步走遍全球,受多國元首接見,晚年畫宮燈糊口!
曾經在網絡上流行一句話: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。
試問,誰不想拋卻凡塵雜俗,投身入山水天地的懷抱,用腳步丈量地球長度?
偏偏,并不是每個人皆有足夠勇氣,放棄安穩的生活和工作,放棄溫暖的被窩和溫馨的家,經受日曬雨淋看世界的。
因而,將近百年前那名叫潘德明的小伙子,才顯得那般與眾不同,那般令人佩服。理由是,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里,潘德明憑借自己的雙腳和毅力,徒步環游全球。
歷時七年光陰,受多國元首接見,其中包括希特勒、胡文虎、羅斯福等名人,可謂"國人之幸"。那么,屬于潘德明的故事到底是怎樣的?
夢想和現實的差距
潘德明出生于一九零八年,湖州人,祖籍上海。他自小便是一個安靜不下來的孩子,喜歡長跑,喜歡爬山,也喜歡看有關世界地理和旅行的書籍。
為了實現夢想,年歲不大的潘德明放棄上海的安穩工作,轉而跑去南京開了一家小小的西餐廳,只為可以在工作中鍛煉一下自己的外語水平和廚藝,方便日后暢游世界時,能賺錢養活自己。
一九三零年的六月二十八日,有一伙年輕人組成一支徒步旅行團,從上海火車站出發,以"雪病夫恥"為目的,打算步行游亞洲,讓世界看看中國青年風貌。
二十二歲的潘德明聽聞此消息,立刻賣掉西餐廳,奔赴上海,轉去杭州追上了這個步行團,并加入他們。
可令潘德明萬萬沒想到的是,夢想和現實之間,的確存在著鴻溝一樣的差距。因天氣炎熱,步行辛勞,至潘德明加入時,原有七人團只余五人。
再到福建,和潘德明同行的僅剩兩人。人數一點點在減少,昔日許下的豪言壯志,似乎抵不過現實殘酷。
幸而潘德明是個心性堅韌的小伙,認定什么東西,就必須實現。他和兩個伙伴從廣州乘船至越南,然后整個步行團正式宣布解散。
起因是抵達越南后,潘德明才發現,原來這個步行團的真實目的只是為了利用華僑的愛國情懷,籌集捐款,達成名利雙收的結局。
于是,認清現實的潘德明當即和兩個同伴一拍兩散,并決定獨自一人完成夢想。接二連三遭遇打擊的潘德明,從未因旁人而影響自己的目標,或正是如此堅韌,才有了后來獨屬于他的壯舉。
路在腳下,我自己決定
潘德明在越南利用兩個同伴分給自己的捐款,買了一輛自行車,孤身一人繼續出發。他從柬埔寨到泰國,至馬來西亞渡海峽抵達新加坡,又從新加坡穿越海洋到了印度。
再過伊朗、耶路撒冷、西奈半島等地,渡蘇伊士運河,登非洲大陸。此后,潘德明的足跡又陸續踏上希臘、奧地利、意大利、法國、英國、德國等歐洲國家。
一九三四年的一月,已周游全球四年之久的潘德明乘輪船至美國紐約。他先是到加拿大環游一圈,再重回美國,耗費一整年時間,深入該國不同地區,讓美國成為了他旅行途中停留時間最久的國家。
轉年,心生回國念頭的潘德明首次搭乘飛機至古巴,再從巴拿馬過舊金山,跨越海洋至夏威夷和斐濟群島、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等地。
潘德明原本想從印尼到日本,再從日本回歸祖國。可當時兩國間的關系影響到他,所以潘德明放棄此計劃,轉從馬來西亞到泰國,再從泰國過緬甸進入云南,回到自己的祖國。
一九三七年的六月中,潘德明抵達自己的起始點上海,歷時整整七個春秋的漫長徒步旅行,到此正式結束。
潘德明的總行程超萬里,經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,除卻短暫騎行,基本全靠雙腳,是人類歷史上首位實現徒步環游全世界的存在。
在全世界旅行篇章上留下獨屬于中國人濃墨重彩的一筆,是值得所有中國人稱贊銘記的對象。
正因有了潘德明無法復制的壯舉,才讓世界人民重新認識了中國人的堅韌和不屈,潘德明如愿把中國青年的風貌,展現給了全世界。
一本值得歷史銘記的冊子
而在潘德明的手中,還留有一個特別的小冊子,冊子的名字叫《名人留墨集》,由他本人制作,非常珍貴,堪稱銘記歷史的小冊子。
會有這個小冊子,其實和新加坡的華僑商人胡文虎有關。胡文虎聽聞潘德明壯舉十分感動,不只為潘德明籌集路費,而且將他稱為"為國環球的人"。
潘德明深受胡文虎鼓舞,當即制作《名人留墨集》,邀請胡文虎首個在冊子上留下字跡。此后,這本小冊子跟隨潘德明周游世界,并記錄下不同名人對潘德明的鼓勵和贊賞。
比如在印度時,泰戈爾曾在冊子上寫下贈予潘德明和中國的話語,他說"我相信,你們有一個偉大的將來","相信當中國站立起來,亞洲也會有一個偉大的將來"。
又比如,當潘德明途徑德國時,希特勒聽說他的名字,親自接見了他,并和潘德明進行了兩天交流,贈予他一幅自己的畫來表示對潘德明的尊重。
此后,又有諸如法國總統萊伯朗、駐法大使顧維鈞和當時正在法國的張少帥等人,在冊子上書寫了自己的祝福和希冀。
而最值得一提的,當屬潘德明面見美國總統羅斯福,并成為首個以個人身份參加世博會的中國人。
對潘德明來說,這樣面見名人和國家元首的經歷,沒有令他的心變得浮躁,反而讓他愈加清醒認識到自己祖國和別國的差距。
他想要利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來報效祖國,想要投身科學,幫助祖國實現富強,想要再去青藏高原收集資料,為祖國貢獻一生。
可現實卻這般殘酷,戰爭的爆發、山河的破碎,宛如一盆盆冷水,狠狠澆滅了潘德明的夢想。
最終,潘德明只得把自己旅行中所得十萬美元路費盡數捐給抗戰前線,自此隱姓埋名,以畫宮燈養老糊口,病逝在1976年10月。
潘德明的一輩子,無疑是傳奇的、精彩的,那又為什么能在那樣一個艱難的時代中取得徒步環游全球的成功?
除卻他本身的堅韌和努力,還有萬千心向祖國的華人華僑的支持,賦予他繼續前行的勇氣,不是嗎?
- monterey12.1正式版無法檢測更新詳情0次
- zui13更新計劃詳細介紹0次
- 優麒麟u盤安裝詳細教程0次
- 優麒麟和銀河麒麟區別詳細介紹0次
- monterey屏幕鏡像使用教程0次
- monterey關閉sip教程0次
- 優麒麟操作系統詳細評測0次
- monterey支持多設備互動嗎詳情0次
- 優麒麟中文設置教程0次
- monterey和bigsur區別詳細介紹0次
周
月